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新闻中心
广州未来生态建设将有一系列
近日,广州举行了湿地与生态座谈会。记者在会上获悉,广州未来在生态建设方面将有一系列“大动作”。包括增加生态景观林带200公里,新增绿道800公里;除了已新增的19个湿地公园之外,未来还将新增近郊森林公园19个;建设森林小镇17个,实施480个乡村绿化美化项目……广州将努力打造千年花城和世界一流的森林城市。
虽花开花落,但花城四季花团锦簇。
虽潮起潮落,但湿地岁岁鸟语花香。
虽叶落归根,但小镇月月长青。
这座生态之城都有什么绚丽色彩?
投8.5亿建17个森林小镇
广州编制了《广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(征求意见稿)。其中指出,广州将分两批建设17个森林小镇:2016年-2018年是建设前期,拟斥资4亿元建设8个森林小镇;2019年-2020年是建设后期,拟斥资4.5亿元建设9个森林小镇。这意味着,平均每个森林小镇将有0.5亿的建设资金。这些森林小镇各有特色,分为生态旅游型、岭南水乡型两个大类别。
其中,如位于从化的良口森林小镇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,丰富的民俗活动;境内拥有抗日战争石榴花山战役遗址、中山纪念亭、梁氏祖墓群等丰富的人文遗产资源。流溪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,适合生态旅游型开发。而位于南沙的黄阁森林小镇,则被定义为岭南水乡型,因其处于珠江口,四周江环水绕、河网纵横,有天后古庙、麦氏宗祠、丰田工业园等旅游景区,还有“黄阁麒麟舞”等独具特色的岭南民间艺术。
19个湿地公园涵盖五类
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介绍:目前,广州湿地公园总数达到19个,其中,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。主要包括滨海型湿地公园、城区型湿地公园、郊野型湿地公园、河涌整治型湿地公园、乡村型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。
其中,南沙湿地公园属于滨海型湿地公园,它位于广州的最南端,被誉为“广州之肾”。在鹭鸟迁徙的季节,既可以与三五亲朋一起漫步绿荫道,欣赏园内的海景长廊,也可以租上一辆自行车,在天然氧吧中调理身心。
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海珠湿地,则属于城区型湿地公园。它位于广州的中心,是城市中的一片天然“绿心”。漫步海珠湿地,看绿柳抽芽,在绿心湖边亲水、赏花、逗鱼,可谓是感受广州城中春意的最好去处。近年来,有不少户外组织定期在公园内开展亲近自然的活动,如带着孩子去认识花草树木,带着孩子去做徒步游戏等等,除此之外海珠湿地还吸引了不少骑行及徒步的爱好者。
每一块湿地,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,它具有固碳、泄洪、美化城市等诸多功能。湿地建设,应该打造成为一个“河网-湿地-河涌-湖泊”的生态循环网络。
打造城市花景突出花城形象
近年来,广州市大力推行近自然林建设,用乡土阔叶树种进行林分改造,主要树种为红椎、格木、土沉香、香樟、荷木、枫香、火力楠、深山含笑、尖叶杜英等,形成了多种类、多层次、多色彩的植物群落。城区园林植物达到1320种,城郊森林野生植物2715种,其中国家保护植物17种。
目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42.31%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.8%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.8平方米,全市规划建设生态公益林270万亩(18万公顷)、城市公园247个、森林公园89个、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,自然保护区2个,湿地公园19个,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,古树名木11589株,绿道3200公里。
在此基础上,广州以城市绿化景观为基底,集中连片、规模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开花乔灌木,打造花开成片、色彩鲜明的城市花景,形成春有紫荆、木棉、黄花风铃木,夏有凤凰木、荷花、蓝花楹、细叶紫薇,秋有勒杜鹃、异木棉,冬有香雪、红叶的景观效果,实现“花团锦簇、四季见花”的城市园林特色。目前全市已种植不同主题花树15万株,形成特色各异的主题花景60个,花海景观初具规模;实施特色道路“一路一景”建设,打造四季有花的花景大道19条,形成了白云大道、新滘路、临江大道等花路景观,景观层次感和观赏性不断提升,花城特色日益凸显。
同时,在白云山南麓,正在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广州花园。通过办花事、兴花节的手段,突出花城形象,策划打造春秋两季系列花事花节活动,未来依托广州花园逐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广州花展。